《人民日报》摘录:北京大学在1949年12月进行的课程精简改革

提高学习效率北大精简课程 文学院各系级选定重点课程 师生集中精力充实改造内容

《人民日报》1949.12.09

【本报讯】北京大学文法理工医各学院部分系级实行精简课程,以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并推动了课程改革。北大本期开学以来,由于学生普遍高涨的学习热情与部分学生的好高鹜远,以致选修学分数目较之往年普遍增加,结果师生整天忙于上课下课、赶看参考书、赶习题、赶报告,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求得透澈的了解,不能主动地有计划地展开学习。同时,又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因为文理工学院学生每人每周学习时间超过七十小时,医学院则超过了八十小时。在此情况下,各系级的政治学习亦无法好好展开

针对此种情况,适当地精简课程已成为必要。首先,校委会广泛搜集学生与教授的意见,规定出学分制度的变通办法和学生选修学分总数和每周学习总时间,即学生选课以二十个学分为原则,每周学生总时间不超过六十小时,如有超过,各系级,各系级可根据具体情况精简课程。

在开始实行时,一部分师生对精简课程有不同地见解。如工学院有的教授认为:精简了课程学生就会偷懒,不好好学习;有的学生认为精简了课程,教授只能讲些基本课程,既不“高深”也不“难懂”,有失学术“尊严”。在学习了人民政协共同纲领文化教育政策之后,大家认识到精简课程不会降低功课水平,而是为了求得对课程深入透澈的理解。于是精简课程乃得交付实行。理、医、文学院及工学院机械系等都已根据校委会原则精简了课程,学生即退选了不必要的课程,保持十七个至二十个学分,教授即精简讲课内容,或调整课程钟点,或停开一部分不必要的课,或将一些必修课程改为选修。

各系级精简课程时,一般是师生合作,取得思想上的一致,共同提出精简计划,并在实行中逐步改进。这样学生比较有充分的时间去钻研功课,教授也可以充分预备,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文学院各系各班规定了一门或两门的重点课程,师生集中力量共同讨论、共同收集资料来改造、充实其内容。如中文系重点课为文艺学与中国文学史,游国恩教授已开始应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讲解,同学分为若干讨论小组进行研究;西语系重点课为俄文及英文散文,英文散文内容以前多为英国古典文学,现在则以进步的文学创作为主,由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哲学系以唯物辩证法为重点课程,由艾思奇讲授,系内教授与学生共同学习后即以此来批判旧时所学的唯心论与二元论。精简课程后,师生的教学信心都提高了。东语系越南组教授黄敏对学生说:“在过去,从未见过学生学习情绪这样高,我们要一齐努力。”东语系许多教授都保证两年教好学生所学的语文。

(金凤)

死书房变成了活课堂——记北大医学院四年级的课程精简

《人民日报》1949.12.10

金凤

(一)问题尖锐地被提出了

深夜的电灯强烈地发射着光芒,睡眠不足的中共北大医学院分支的委员们围坐在桌子边,汇报着和讨论着医学院课程过重、学习进行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极端的例子是这样:一位同学因为要背熟解剖的骨头的名称和方位,连吃饭也不上饭堂,只呆在解剖室里一面捧着骨头一面啃窝窝头;另一位同学则已经有半年不脱衣服睡觉,只在疲倦极了的时候才和衣躺一会。医学院学生平均每星期学习的总时间超过八小时,造成的后果是上课打瞌睡,听讲不能专心,下课没有休息,疲乏了的头脑又忙着赶积欠下来的习题和报告,学习效率在降低着,更严重的是学生的健康情况变坏起来。同志们焦急地讨论着这些情况,不能获得适当的解决,汇报发向了中共北大总支部。

同样的汇报来自北大工学院支部。在一次学生们招待学校行政当局的会议上,学生代表说明课程过重,同学学习进行不正常已经是北大理工农医等科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了。他分析着造成这等情况的原因很多,理工农医的课程多半直接从英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中抄袭过来,分科本就繁多,不合中国国情;国民党教育部又有意加重大学课程,企图以此阻碍学生的爱国活动;教授们教课彼此很少联系配合,许多地方繁琐重复,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学生们好高骛远,钻牛角尖的读书方法,也是造成目前情况的原因之一。问题在会上没有得到解决,提到了前华北人民政府高教会。

高教会接到的是几个大学同样情况的报告,经过研究商讨,指示各大学按具体情况适当精简课程。

(二)酝酿,动员,进行精简

北大医学院七四班(七年制的四年级)的党团员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着高教会和校委会关于精简课程的指令,问题弄清楚了:精简不是“因陋就简”,而是“改善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又认识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取得教授的合作。于是班上三十几个人分成四组,三组被分派向讲授三门主要课程——病理、药理和寄生虫——的教授讲助教们征求意见,争取合作,一组负责和院务会议、其他各班连系。教授们在最初也是有思想雇虑的,他们认为精简课程是一种压缩,因此培养出来的将只是普遍的“看病大夫”,而不是具有研究能力的“研究大夫”。同学们用实例说明精简课程是净化而不是压缩,已在临床实习的高班同学也证明在三四年级所学习的基本课程中有许多浪费的地方,他们认为学得庞杂并不等于渊博,只有把基础的课程精深地细致地学好以后才有可能进行渊博的学习和高深的研究。教授们同意了这样的看法,在全班的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了具体的精简计划和同学一起讨论,结果药理的实验由两个减为一个,许多实验以前是分开做的,现在由各组分工同时进行,做好以后分别报告,最后由教授总结,同时在做实验以前又由教授提出实验的重点和必须阅读的参考书,避免学生们钻牛角尖、乱翻参考书浪费时间。由于药理课程在过去是这样的繁重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注意其他课程,病理教授就常常用考试来向学生提起注意,学生们不得不化费很多时间来背诵讲义而实际并无了解;现在学生们已经有时间来预习和温习病理功课了,教授也取消了失去检查学习作用的考试,而将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集中在病理讲义的讲解方面,学生们随时吸收,学习总时间减少而学习效率提高不少。

(三)学习互助,巩固成果

现在,七四班的学生每周学习总时间不超过六十小时,全班的学习计划也拟订了出来,一个星期六天上课,做实验,做报告,自学,讨论,温习和预习的时间都安排得好好的,按照每周各科课程的进度规定了分配了具体的时间。由于功课重压下各人自顾不暇以致学习互助小组流于形式的现象也克服了,在充裕的学习时间和经常饱满健康的学习情绪下,学习小组有计划地掌握学习,小组长随时将同学对于教学的意见反映给教授,使教授了解情况,讲解时的进度既能恰如其分,能随时为同学所接受,又能有的放矢,解决同学疑难不进的关键。互助小组则检讨和克服了过去学习生活上各不相关的情形,各人主动地质疑析难,帮助别人,住宿和吃饭同在一起的便利条件使得他们互助的进展速度更快。学习的成绩是显著的,班上考试的平均成绩打破了历届的纪录,小组的平均分数有高达九十五分的,全班各种课程无一人不及格

(四)死书房活跃起来了

教室里的气氛改变了。从前,上课的钟声打了以后,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撑不起眼皮,越用心听越容易睡着,睁开眼睛看看黑板,不知教授又讲什么地方去了,擦着红肿的眼皮,非常报歉地看着教授;教授们也明白,这不是学生的过错;师生只有相对苦笑。下了课,有的人还在沉睡,有的人又忙着准备下一堂的功课,教室里一片死气沉沉。

现在,学生上课笔挺地坐着,聚精会神地抓住教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字;有了充分的时间作准备,教授们也越讲越有精神。下了课,师生轻松地相对一笑,像是打了一个胜仗。当教授的皮鞋声从教室门口消逝时,教室里歌声笑声顿然响成一片,几个月以前的死气沉沉在这儿连一点影子也不见了,死书房变成了活课堂。

 

注:“金凤”似为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王金凤的笔名,有关她的报道见: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585/146200/172161/index.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